村企“聯姻”謀發展 擘畫振興新畫卷
在“小黛田”項目,村民利用好時節插秧。
田疇染新綠,春耕正當時。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關鍵期,在健龍鎮新石村6組的田間地頭,載滿秧苗的插秧機在農機手的操作下,來回穿梭,嫩綠的秧苗從秧苗盤緩緩滑落,整齊地插在水田里,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璧山區“萬企興萬村”行動示范項目是“小黛田”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這片占地40畝的成片水田,將原本的旱田改為水田,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質量,讓貧地變良田煥發出新的生機。
“新石村的地理位置好,環境優美,道路好交通便捷,適宜發展觀光旅游,村里的年輕干部有思路,對我們的項目建設起到帶領的作用!薄靶△焯铩表椖康默F場負責人劉靜向記者介紹項目選址新石村的優勢。
據了解,“小黛田”項目是藍黛科技集團積極響應政府“萬企興萬村”行動號召,履行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的建設項目。通過定向捐贈承建實體雨軒農業的方式為“小黛田”示范項目提供資金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動鄉村振興。
“萬企興萬村”行動,是全國工商聯等倡導的由廣大民營企業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與之前的“萬企幫萬村”接續開展。以前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更多的注重“幫”,而今的立足點在于一個“興”字,從“幫”到“興”,更注重以企業為主導,實施“興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從過去傳統的“輸血式”幫扶到如今的“造血式”互建共贏轉變,“小黛田”項目走的路亦或是未來民營企業接軌鄉村振興的一條可行之路。
該項目規劃面積100畝,包含觀景平臺、稻田露營基地、蔬菜大棚、林下景觀、精果林、繡球機耕道等設施,從去年開工建設至今累計投資238萬元。目前,設施管理用房已建設完成,后期將用于接待中心、餐飲、民宿等。蔬菜基地和稻田將供給藍黛科技集團食堂,精果林種植的陽光玫瑰、蟠桃、蜂糖李等高價值水果將通過水果采摘的商業模式面向市場。
“小黛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結對幫扶模式,就地解決用工50余人。建成后,通過土地集中化生產,農文旅融合提升農業附加值,直接帶動當地鄉村美食、農產品銷售、鄉村民宿等旅游經濟發展,創造招商引資新機遇,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我們利用“土地銀行”的形式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既可保證村民收益,還能最大限度發揮閑置房屋、閑置土地的作用,從而尋找到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再以村集體對接服務業主,為入駐的業主提供勞動力、農業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服務!毙率妩h委書記代偉向記者介紹:“搭建好平臺,企業和村集體都是互利共生的,‘小黛田’項目的加入對新石村整體規劃起到了帶頭作用”。
“我從來沒想過在村里面不僅能拿到分紅,還能領上工資!眳⑴c“小黛田”項目插秧的村民李朝陽說,流轉土地的收益讓村民每年都能拿上分紅,農忙季節參與項目勞作的村民一個月能拿到6至7千元的工資。
一頭是企業發展,一頭是群眾增收。新石村目前已經吸引了包括藍黛科技集團“小黛田”、隆昌日盛生態農業科技公司、京東農場等優質項目入駐,在踴躍投身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眾多民營企業探索出龍頭企業帶動型、優勢資源開發型、園區建設引領型、回報家鄉感召型、村企共建共創型、跨產業融合發展型等多種有效參與途徑,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了民企貢獻。
萬企興萬村,同繪新畫卷。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把市場經濟意識、先進管理理念帶到鄉村,把先進技術模式、現代生產要素引入鄉村,把更多的就業崗位留給農民。引進民營資本和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資本化運作,讓各方利益聯結在一起,人人有錢賺,人人有奔頭,外來助力與內生動力相結合,實現資源互補、村民致富、村企共贏,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記者蘇慶文/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資質申報專線:023-63671842 023-63673738學會電話、傳真:023-63673736
- 主辦:重慶風景園林學會承辦:重慶立意園林咨詢有限公司
- 網站QQ:944865067網站電話:023-63892447 15310091612
- 地址:重慶菜袁路205號園林服務中心3樓(園林技校旁邊)
- 渝ICP備11002947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2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