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fy1gy"></i>
    <progress id="fy1gy"><button id="fy1gy"><strong id="fy1gy"></strong></button></progress>

  1. <wbr id="fy1gy"></wbr>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杜春蘭

    作者: 時間:2018-3-13 閱讀次數:11696

    姓名:杜春蘭

    職稱:教授/一級風景園林師

    所修專業:風景園林

    專業領域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山地城鎮景觀適應性規劃與設計研究,立足于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歷史條件和地形地貌特點,結合世界風景園林建設的最新趨勢,在科學研究和工程項目實踐中,深入探尋山地城市“環境景觀”的本源,山地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景觀遺產保護。

    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職務:院長

    畢業院校:重慶大學

    學歷:博士

    社會兼、聘職情況:  

    國務院風景園林學科評議組成員,2015年,國務院學科委員會;  

    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17年,國務院學科委員會;  

    國家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年,中國人民共和國住建部;  

    高等學校土建學科風景園林專業指導小組成員,2010年,中國人民共和國住建部;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年,教育部;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2013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4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中國科協八大代表,2013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美協藝委會委員,2011年,中國美術家協會;  

    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2016年,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委員,2013年,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  

    重慶市城市規劃協會專委會委員,2011年,重慶市城市規劃協會;  

    《中國園林》《風景園林》《西部人居環境》《景觀設計學》等雜志編委會委員;  

    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武漢大學兼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兼職教授;  

    重慶市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  

    主要業績:  

    主持項目90余項,主要涵蓋世界遺產、展園設計、城市設計、綠地系統、風景區、公園廣場、道路景觀等;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游客中心設計(項目主持,1999)  

    “人民公園”修復性設計(項目主持,2009)  

    第八屆中國(重慶)世界園林博覽會總體規劃(項目主持,2010,國際投標第一名)  

    重慶市山地公園系統設計(項目主持,2010)  

    統景風景區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項目主持,2010)  

    重慶楊闇公烈士陵園改擴建規劃設計研究(項目主持,2010)  

    萬州靜園建筑及景觀整體環境設計(項目主持,2010)  

    綦江縣永城鎮王良將軍故居保護規劃、景觀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項目主持,2010)  

    重慶永川環北路綠化景觀研究(項目主持,2010)  

    重慶萬州移民廣場景觀升級設計(項目主持,2010)  

    第八屆中國(重慶)世界園林博覽會入口區景觀設計(項目主持,2011)  

    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中心景觀設計研究(項目主持,2011)  

    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申報及景觀節點設計(項目主持,2012)  

    重慶兩江四岸風貌建設北濱路試驗段景觀工程等濱江地段消落帶治理示范項目(項目主持,2013)  

    重慶金海灣公園(茂林修松區)規劃設計(項目主持,2014)  

    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重慶展園景觀設計(項目主持,2015)  

    湖南省韶山市旅游主干道兩廂城市設計(項目主持,2016,全國競標第一名)  

    重慶市兩江新區金山公園景觀提升工程方案優化設計(項目主持,2016)  

    重慶市兩江新區九曲河濕地公園景觀提升方案優化設計(項目主持,2017)  

    主要成果(包括課題、著作、獎勵等):  

    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山地城市濱江消漲帶空間景觀適應性與優化研究——以重慶主城區為例(51278505),主持  

    后三峽時代庫區“在地景觀”的戀地效應及空間干預研究(51578085),主持  

    “十三五”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  

    西南多民族聚居區綠色建筑模式與技術體系(2017YFC0702404),主持  

    滿足能耗限額的建筑圍護結構熱工參數研究(2016YFC0700302-07),參與(2/7)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成渝城鄉統籌村鎮集約化建設計關鍵技術與示范—山地傳統民居統籌規劃與保護關鍵技術與  

    示范(2013BAJ11B00),主持  

    山地城鎮群高密度空間效能優化關鍵技術研究(2012BAJ15B03),參與(第3)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山地城鎮景觀避災適災模式建構(20100191110025),主持  

    重慶市科委課題:  

    重慶主城兩江四岸適應性景觀系統構建技術研究(cstc2012gg-yyjs20011),主持  

    面向移民安穩需求的庫區人文景觀基因提取及序列重構技術研究(cstc2015hmszx30016),主持  

    隱形課堂——校園里的自然筆記(cstc2017kp-ysczA0018),主持  

    重慶市建委課題:  

    城市規劃實施的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技術研究(城科字2008第108號),主持  

    重慶市園林局課題:  

    重慶市節約型園林建設技術導則(園科字2010第10號),主持  

    重慶市生態園林建造技術導則(園科字2014第14號),主持  

    重慶市規劃局課題:  

    重慶市城鄉規劃科普內容與傳播研究,主持  

    著作:  

    隱形課堂——校園里的自然筆記,專著  

    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主編  

    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 2篇,EI 核心1篇,《中國園林》《建筑學報》《時代建筑》《規劃師》《風景園林》等權威、核心期刊30余篇;    

    [1] On the Mountain Urban Landscape Studies[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52(9):2497-2501    

    [2] Suitability of Taxodium distichum for Afforesting the Littoral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J]. 《PLOS ONE》. 2016,11(1):e0146664    

    [3]杜春蘭.關于山地城市景觀學的思考[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9,39(05):851-854.    

    [4]杜春蘭,雷曉亮,劉駿.當代風景園林教育的發展挑戰與思考[J].中國園林,2017,33(01):25-29.    

    [5]杜春蘭,蒯暢.庭園常見美人來——探尋中國女性與園林的依存與互動[J].中國園林,2014,30(03):11-14.    

    [6]杜春蘭.風景園林一級學科在以工科為背景的院校中發展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1,27(06):29-32.    

    [7]杜春蘭,姚威麗.景觀規劃在大遺址保護展示中的運用——以洛陽隋唐城大遺址保護展示規劃研究為例[J].中國園林,2010,26(10):38-42.    

    [8]杜春蘭,劉廷婷,毛華松.山地城鎮景觀的復雜性與應對策略研究  以巴渝城鎮為例[J].風景園林,2016(07):80-88.    

    [9]杜春蘭.降減PM2.5的綠色基礎設施途徑的思索[J].風景園林,2013(02):147.    

    [10]杜春蘭.風景園林一級學科發展的思考[J].風景園林,2011(02):26.    

    [11]李暢,杜春蘭.鄉土聚落景觀的場所性詮釋——以巴渝古鎮為例[J].建筑學報,2015(04):76-80.    

    [12]許薌斌,杜春蘭,李莉,夏暉.重慶大學古典園林測繪實習課程建設研究[J].風景園林,2017(09):118-122.    

    [13]楊真靜,杜春蘭.校園景觀對局地熱環境影響研究[J].中國園林,2017,33(08):88-91.    

    [14]許薌斌,杜春蘭,趙娟.明清時期重慶城池空間形態特征分析[J].中國園林,2017,33(04):125-128.    

    [15]谷光燦,杜春蘭.日本女性風景園林從業者與其婚姻家庭的關系[J].中國園林,2016,32(03):16-20.    

    [16]李暢,杜春蘭.鄉土方言的在地性——三峽沿江“水碼頭”景觀的語言學解析[J].中國園林,2016,32(02):37-41.    

    [17]賴文波,杜春蘭,賈鎧針,江虹.景觀信息模型(LIM)框架構建研究——以重慶大學B校區三角地改造為例[J].中國園林,2015,31(07):26-30.    

    [18]王裔婷,杜春蘭.基于透視還原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之天然圖畫景觀平面圖研究[J].中國園林,2015,31(06):105-109.    

    [19]李暢,杜春蘭.巴渝“九宮十八廟”現象的場所性解析[J].中國園林,2015,31(02):115-119.    

    [20]袁嘉,杜春蘭.新自然主義草本植物景觀在城市雨水花園中的應用與設計[J].風景園林,2017(05):22-27.    

    [21]李波,杜春蘭,袁興中,肖紅艷.反季節水位變動背景下的護岸功能型生態結構設計研究[22].風景園林,2014(06):69-73.    

    [23]袁興中,杜春蘭,袁嘉.適應水位變化的多功能基塘系統:塘生態智慧在三峽水庫消落帶生態恢復中的運用[J].景觀設計學,2017,5(01):8-21.    

    [24]李暢,杜春蘭.現象學視角下的當代城市景觀體驗[J].新建筑,2014(06):136-139.    

    (除第一作者外,其余為通訊作者)    

    獎勵: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創新機制,管理育人: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排名第2)    

    教育部優秀建筑工程設計二等獎:重慶園博園仿古建筑建設項目主展館工程設計(項目主持人)    

    住建部室外展園設計、優質工程、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大獎: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重慶展園景觀設計(項目主持人)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創新機制,管理育人——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排名第2)    

    重慶市精品課程:《中外園林史》(排名第1)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山地建筑、規劃、景園、技術“四位一體”學科融合與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排名第2)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建筑學科開放性人才培養體系與教學實踐改革(排名第2)    

    獲重慶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3次:重慶楊闇公烈士陵園改擴建規劃設計研究;第八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園公共園林景觀設計;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  重慶展園景觀設計    

    重慶市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及環境研究(均為項目主持人)    

    獲重慶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3次:重慶永川環北路綠化景觀研究;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中心景觀設計研究;統景風景區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均為項目主持人)    

    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競賽,獲得第49屆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師聯盟(IFLA)學生競賽銀獎、亞洲景觀設計學會(ALA)設計競賽第二名、全國風景園林學生競賽二等獎、三等獎等若干獎項。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機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_av无码a在线观看_免费的av网站在线观看国产精品_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网站

      <i id="fy1gy"></i>
      <progress id="fy1gy"><button id="fy1gy"><strong id="fy1gy"></strong></button></progress>

    1. <wbr id="fy1gy"></wbr>